心理卫生中心
公众服务
专家查询
楼层分布
就医指南
就诊流程
交通服务
联系我们

健康宣教 你当前位置为:首页> 心理卫生中心> 健康宣教
不善社交的理工人就是阿斯伯格?
  时间:2025/7/4   文章来源: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   浏览人数:2次

不善社交的理工人就是阿斯伯格?

比尔·盖茨又“被确诊”了?

不善社交 ≠ 阿斯伯格  

最近,比尔·盖茨患有阿斯伯格综合征(Asperger's Syndrome)的传言又冒出来了。公开的理由大概包括:  

- 他年轻时说话直来直去,不太在意社交礼仪;

- 沉迷编程,可以连续几十小时写代码;

- 公开演讲时肢体语言略显僵硬。 


但事实上,目前可查询到的公开资料显示,盖茨从未被正式诊断为阿斯伯格综合征(以下简称:阿斯伯格),而他的社交特点更像是高专注力的技术型“理工人”特征,而非疾病状态。  

这反映了一个常见误区:“不善社交的理工人 = 阿斯伯格”。 

其实,大多数性格内向、社交技能生疏的人,只是不擅长社交,而非疾病状态。真正的阿斯伯格,远不止“不爱聊天”那么简单。  

2

阿斯伯格的核心特征

--大多数理工人并不符合  

阿斯伯格综合征属于孤独症谱系障碍(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s, ASD)。它的核心特征包括:  

①人际社交:不是“不想聊”,而是“不会聊” 

- 难以理解潜台词:同事说“这方案还行吧”,普通人能听出“不太满意”,但阿斯伯格人士可能真的认为“对方很满意”; 

- 难以识别表情和语调变化:分不清对方是在开玩笑还是生气;  

- 难以调整社交方式:对老板、朋友、陌生人都用同一套说话模式,可能显得“没大没小”或“过度直接”。

IMG_258对比多数理工人的社交不擅长:  

- 能学会“职场话术”,只是觉得心累。  

- 知道什么时候该微笑点头,只是懒得做。  

- 和朋友聊天很顺畅,只是不喜欢大型社交。 

②兴趣和行为:不是“喜欢”,而是“痴迷”  

- 对特定话题(如地铁线路、恐龙分类、编程语言版本更新)有极度狭窄且持久的兴趣,能记住海量细节,但一旦话题偏离,就失去交流欲望。 

- 必须按固定模式行事:比如,每次外出必须走同一条路线,餐具必须按照固定的顺序摆放。若程序、顺序改变会出现强烈的不安、苦恼甚至对抗行为。 

对比多数理工人的情况:

- 喜欢研究技术,但也能聊其他话题。

- 有个人习惯,但也能适应变化(比如不会因为临时修改会议时间就突然崩溃)。

  

大多数自称“我可能有点阿斯伯格”的理工人,可能只是性格内向+社交经验不足,并未达到疾病的程度。 

 3

当然,也别过度美化“阿斯伯格天才”

--大多数患者并不特殊 

网上流传一种说法“阿斯伯格=高智商天才”,这可能也是盖茨屡屡中枪的原因之一。但现实中的大多数阿斯伯格人士,并没有特殊天赋,反而可能因为社交和适应困难,在职场和生活中面临更大挑战。  

-研究显示,少数阿斯伯格人士可能确实在某方面能力突出,但更多人在执行功能(如多任务处理)、情绪调节上存在困难。

-同时,过度强调“天才”标签,有可能让真正需要支持的人被忽视。

4

需要警惕的“红色信号”

--什么时候该去咨询?

IMG_261

如果你或身边的人符合以下情况,建议寻求专业评估:  

- 从小就有持续存在的社交困难(儿童期就开始存在,而非进入职场之后才出现)  

- 无论如何解释和学习,都难以理解社交潜规则(比如,永远不懂“为什么不能当面说人胖”)  

- 兴趣/行为狭窄到影响生活(只坚持特定主题/程序/顺序,拒绝任何变化)  

5

那么,不善社交的人们该怎么办?

--可以不改,但别硬扛 

如果只是“不喜社交,但必要时也能应付”,那完全没问题,内向不是缺陷。但如果社交问题已经带来困扰或自己有改善的需求,建议可以尝试寻求专业帮助,比如:  

- 因为不会沟通,总被同事误解。  

- 想交朋友但不知如何开口,烦恼异常。  

- 一到社交场合就拉垮到明显影响表现。

正确态度建议:  

- 不神话,不歧视。  

- 如果确实符合诊断,早期干预(如社交技能训练)能显著改善生活质量。  

- 如果只是性格内向问题,则完全可以通过练习提升社交舒适度。 

  

专业支持信息:

中山市心理援助热线:123560760-88884120

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童青少年专科门诊(0760-85528987);

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人际社交团体心理辅导课程(0760-85529823)。

科普文章,欢迎转载,转载时请注明出处。部分内容(图片、文字等)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

邓兰芳   副主任医师 

精神科副主任医师、中级心理治疗师。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防保科副主任(主持工作)。健康广东宣讲团成员;中山市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;曾在香港中文大学受训社区个案管理技术;获丁香医生2019年度、2020年度优秀科普作者。

擅长:抑郁、焦虑、强迫、双相障碍、难治性精神分裂症、精神分裂症的早期识别与治疗。




上一篇: 感觉越努力越倒霉?可能是“习得性无助”
下一篇: 没有了!
相关文章:
医院概况 | 交通指南 | 就诊流程 | 楼层分布 | 联系我们 | 就医指南 |